第876章 横跨太平洋 (第1/2页)
大乾建国这些年疯狂搞各种基建,养活了无数百姓和商家,花费了大量的资金,当然,这样做是有好处的,至少没有田的人,也能活下去,解决了后世的就业问题,国家非常稳定。
这时丁毅道:“将来火车能造出来,投入还要巨大,朕估计得用亿来计。”
“什么?”众人皆大惊失色。
“那还是不要这火车了。”财政部长阮文龙苦笑。
经过六七年的执政,丁毅的大乾基本稳定了收入,目前属于缓慢的增长过程,当然,每次打破敌国的时候,会暴增一下,可这种机会,也不会天天有是吧。
大乾现在基本收入是年粮税大概一亿石左右超过了后世满清巅峰,满清巅峰也就八千万左右吧。
各种商业税加个人税、商业收入等现金收入约为六千万。
每年也就一亿多收入,你让阮文龙一下子投一亿,他肯定要心疼死,还有,这么多体制兄弟不要拿工资了?
这也亏是大乾前面底子厚,而且这几年不停的扩张,征服,到处掠夺,这才有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。
“啥时打东吁?”王铎这时问兵部尚书张缙彦:“打了东吁,不就又有钱了吗?”
王铎以前可是读圣贤书的,现在开口闭口就要打谁,然后再抢一笔再说。
因为上次丁毅打破暹罗人时,掠夺了大量的财富,然后给内阁成员,小发点奖金。
现在他巴不得天天打仗才好。
张缙彦喃喃道:“你问我也没用,得问吕相何时准备好开会。”
吕大器白了他一眼,也没理他。
这些人都疯了,天天想着打仗。
丁毅在边上还是挺高兴的,这两年他很少参与政事,内阁能处理就让内阁处理,打不打东吁,也是内阁自己评定。
当然,内阁的一切行为,都是根据丁毅制定的五十年计划来的。
以后就算有新皇帝上位,按大乾法典,也不能更改丁毅制定的计划。
如日中天的大乾,必然还会在扩张的路上,不停的进发。
众人一边聊天,一边享受着马车的安稳。
大概二十分钟不到,终于来到科技司在北城边的工厂区。
一下车大伙就看到远处有一条长长的轨道,从北到南差不多有五百米。
北边有个巨大的长方形金属,共三节。
这就是丁毅所说的火车。
看到皇帝和诸大臣来了,科技司官员和技术员们也纷纷前来。
李忠义叫来火车负责人,科技司高级工程师张保明,和布来士.帕斯卡。
张保明三十五岁,旅顺出身,从以前的匠作局干到科技司。
他之前合作的都是欧洲工程师,所以现在能说三个国家的语言。
“皇上,各位大人,咱们这火车共三节,前面这个是火车头,后面两节是车厢。”
“车头有锅炉蒸汽机,按皇上的要求,尽可能增加了压力。”
“锅炉内装有两个平放的汽缸,有两对动轮,由齿轮传动,另装有一个大飞轮,借助于它的旋转惯性动力,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复运动。整个车头重5.5吨,不带车箱时,时速约10公里。”
这些年大乾统了度量衡,大伙还是知道十公里约是二十里路。
“一小时二十里,还没马跑的快呀。”有人笑道。
“这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跑,车厢可以拖很多,一次性带大量的人员和装备物资。”
“只要铁轨修到大乾各处,将来咱们大乾的机动能力将非常可怕。”
不用张保明细说,现场的都在大乾当了这么多年的官,只要想一想,就能明白这火车的好处和益处。
“这玩意,最多能拖几节车厢?”有人问。
“理论上可能拖几十上百节的,当然,要看动力够不够,我们现在还在进行汽缸的改进,增加动力,和时速。”
张保明说的略有点多,拖太多了不好控制,肯定会翻车,正常有个十几节就算不错。
“来,大伙先坐,试试,试试。”丁毅哈哈一笑,不过为了防止出生意外,所有内阁分两次坐。
呜,随着锅炉燃烧,浓浓的黑烟冲天而起,火车很快动了起来。
五百米还是很短的,时间一会就过去,大伙意犹未尽,纷纷赞叹。
不错,不错,坐完后现场一致好评。
唯一的缺点还是速度有点慢。
但这个不急,可以慢慢改进,历史上的火车,也是越来越快。
原历史在1876年7月3日,中国第一条铁路——“吴淞铁路”(窄轨)建成通车,那台英制名曰“先导号”的蒸汽机车(机车总重量1420kg)时速为24—32公里,为我国第一台外国蒸汽机车。
现在丁毅的火车已经有10公里的时速,相信用不了几年,就能达到二十公里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