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市场反应 (第1/2页)
进入十一月份。
海陆丰公司的鳗鱼苗终于引起了市场的反应。
毕竟从十月份开始,一个半月期间,海陆丰公司就陆续向国内市场投放了2280万尾玻璃鳗,目前还继续投放产能。
要知道,每年鳗鱼苗的捕捞季节是6~8月份,现在已经十一月份了,还有玻璃鳗出售,这个情况立刻引起了一部分鳗鱼苗培育公司的注意。
特别是闽南、岭南两地的鳗鱼苗培育公司,他们很快就从海陆丰公司的销售员那里订购了一批玻璃鳗。
珠三角的鹅城。
一家专门做玻璃鳗培育,然后出售叶鳗鳗鱼苗的公司,看着手上的玻璃鳗培育手册,还有那10公斤玻璃鳗和300公斤海雪饲料,公司老板和技术员都陷入了沉默之中。
“确实是玻璃鳗,还是规格为0.1克的玻璃鳗,没有想到我们辛辛苦苦研究的饲料配方,一下子就落后了。”老板苦笑起来。
技术员老董也是一脸无奈:“我去附近几个采购过玻璃鳗的养殖场考察过,发现这个海陆丰公司的配方非常厉害,可以保证玻璃鳗95%的成活率。”
“爸,现在怎么办?”老板儿子则是一脸着急。
毕竟他们公司之前一直靠培育玻璃鳗,出售叶鳗鳗鱼苗为主,现在购买海陆丰公司玻璃鳗的养殖场,几乎是人手一份玻璃鳗养殖技术,根本不需要他们的叶鳗鳗鱼苗了。
老板张新明摇了摇头:“别急,从海陆丰公司的出货时间来看,他们大概率是掌握了人工繁殖鳗鱼的技术,国内市场我们是竞争不过对方的。”
“他们这是恶性竞争。”小年轻的张彬一下子就沉不住气。
看着儿子的表现,张新明有些失望:“你还是太年轻了,现在在这里喊打喊杀有什么用?”
“可是…”
张新明目光微微眯:“现在我们还有一条路,阿彬你立刻去东瀛一趟,之前鹿儿岛鳗鱼公司不是想从我们这里采购叶鳗吗?你和对方谈,就按他们之前的价格。”
“爸,你的意思是将叶鳗卖给东瀛人?”
“没有错,玻璃鳗可不容易运输,毕竟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饲料,而叶鳗则相对容易运输,现在应该还没有太多人发现海陆丰公司有人工鳗鱼繁殖技术,我们要趁机发展东瀛、琉球、南高丽的市场。”
很快张新明就让人再次向海陆丰公司订购100公斤玻璃鳗。
显然张新明非常精明,他已经猜到海陆丰公司目前产能不足的现状。
国内市场每年就需要上百吨玻璃鳗,他没有必要和海陆丰公司竞争国内市场,而是另辟蹊径,利用玻璃鳗运输困难的问题,借海陆丰公司的玻璃鳗培育叶鳗,再出口到东瀛等地。
至于窃取海陆丰公司的人工繁殖鳗鱼技术之类,张新明很有自知之明,他以前也尝试过人工繁殖鳗鱼,结果亏了两百多万。
加上他了解过东瀛人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和公司,在做人工繁殖鳗鱼的项目,可是一直没有什么大进展。
因此他下意识认为海陆丰公司的技术肯定不简单,可能前期投入成本会非常高,他就几千万身家,可玩不起高科技。
显然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,让张新明错失了一个机会。
如果现在他出手,暗中收买一下海陆丰公司的养殖场员工,就可以发现一些秘密了。
另一边。
海陆丰公司的销售部办公室内。
李洲看到突然增加的100公斤玻璃鳗订单,他没有掉以轻心,而是打电话询问了一次负责这个订单的销售员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